说起孙二虎这个人,在抗日战争那会儿,他可算得上黄海边上一个响当当的角色。原本是个海南渔民,家里三代人靠打鱼过日子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税费层层叠加,渔获刚上岸就得被各种人分走大头,留下的勉强够修船补网。
台风一来,鱼货短缺,他们好不容易捕到一批带鱼,运到港就被海匪抢了。那些海匪打着抗日旗号,实际专干抢渔民的勾当。孙二虎那时候十七岁左右,眼见船上伙计被打伤,他只能投降。从那以后,他一步步卷入海匪队伍,先是当副手,因为他懂潮汐、会看天,夜里航行稳当,关键时候敢动手。沈武这头目看中他本事,认作义子,封了个黄海小王爷的名头。
1939年,沈武的队伍挂上国民党胶东保安团的牌子,名义抗日,骨子里还干走私抢掠的老行当。孙二虎干了半年,觉得陆上太乱,带着二十来号人、五艘三桅船回黄海,自立门户,叫黄海护卫队。在海上混,谁船硬谁说话算数,敢碰他们的,多半没好下场。
展开剩余78%孙二虎这人,本质上是个渔民出身的海汉子,海上生活让他练就一身硬本领,但也养成不服管的性子。护卫队成立后,他们的船队在黄海一带横行,劫持商船、拦截渔获,日子过得风生水起。1940年初春,新四军从连云港往启东运军械粮食,夜里过吕四港外海,正好撞上孙二虎的虎鲸号和武昌号。运输船全被拦住,船员挨打,几个人落海没了影,物资全被抢走。
陶勇当时是新四军海防负责人,听说这事,没急着发火,先派人去谈,愿意赔粮食物资,求归还军械。孙二虎那边只回四个字,拿命换。陶勇这人精明,觉得有门道,停下所有海上行动,专查孙二虎底细。渔民传话,孙二虎每年六月十五必去龙王庙上香,陶勇核实三次,加上靖江有富商捐船设宴的消息,他决定设局抓人。
庙会那天,孙二虎带六十多人去,进门没多久,就被伏兵拿下,手指还被掰断一根。他当时就喊杀了我,陶勇听了反而让人松绑,还递茶水问话。先问他杀过几个鬼子,再问抢同胞多少。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,孙二虎服了,当天就被带回营地,晚上换军服,第二天在操场宣誓入新四军。
这事听着像小说,但搁在那个乱世,挺常见的。孙二虎加入后,没排斥军纪,也没巴结谁,直接把五艘船交出来,改装后船头加机枪,比新四军原有的民船强多了。他还把三十名旧部全登记编队,亲自带训。训练从凌晨四点开始,先跑步再下水练桨、转舵、夜航。新兵大多旱鸭子,划船老歪,到第十天雾大,他亲自跳海把偏船踹回线。
上岸一句话不说,第二天队伍准时。军部看他干得实,改名孙仲明,任海防团副团长,管黄海一带。陶勇信他,是因为孙二虎欠的不是人情,是这片海的债。从渔民到海匪,再到新四军,这转变不是天上掉馅饼,得有根底。孙二虎懂海,杀鬼子也下手准,早年劫日伪船时,就干过翻板撂舵手的活。加入后,他没忘本,船队实战经验直接帮新四军打开局面。
抗日后期,孙仲明的作用越来越大。1944年,日军封海锁紧,吕四港成咽喉,他策划伏击,用渔船诱敌,三艘快船夹击。前夜雨大,敌船晚到,他让战士蹲水里等。开打五分钟,敌扫断渔船帆杆,他稳住,等运粮船进圈,一枪信号,三船齐上。十五分钟,敌船沉一艘,俘二十二,炸三小艇,新四军零伤亡。吕四港通了,一周内破两日伪粮仓,断了鬼子南线补给。这仗打得干净利落,靠的就是孙仲明对海的熟悉,潮汐时辰抓得准,船队配合默契。海防团从此站稳脚,黄海沿岸伪军据点一个个被啃掉。孙仲明部成了新四军唯一有海战经验的单位,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,战功实打实。
再后来,1944年冬,有情报说孙仲明旧部袁国祥投日,提供行踪想暗杀。他问陶勇能不能回去,陶勇批条,准出入自由,代号雷一。孙仲明回青口湾,那地方袁国祥藏着。他出发前写信送军部,第三天传出他归顺日军,愿帮管海域。陶勇看信,三页名单,全是日控渔港点。第十天他带船回,船上十几人,都是被劫的家属老人孩子。他借了套把戏,演完收场。
这事办得漂亮,情报网直接断了日军一臂。孙仲明这步棋,走得稳当,没露痕迹,靠的就是旧日人脉和海上传闻的把控。抗日胜利前夕,1945年,海防团从连云港打到南通,封锁全破。快船改装好,舵手懂潮,炮手准,通信稳,一周五据点拿下。伪军据点烟消云散,海路重开,补给线稳了。
战后,1946年整编,海防团划华东军区,孙仲明任海防第一支队副司令,扩三个大队。这些人多渔民来,文化不高,但打仗不怂,战术执行强。军区检阅时,有人嫌船上抽旱烟赤脚,他直说要整齐给,但得赢仗。评语就一句,纪律严,水战不乱。
这话接地气,渔民部队就这样,海上不讲虚的,赢了仗什么都好说。1949年,华东军区海军起,孙仲明任副司令。那年他回海南老家,南渡江边站半小时,没人认出,登船北上。旧名二虎扔了,从此是孙仲明,海防骨干。
这人轨迹,渔苦匪横自立,劫军伏拿转抗日,船训战功情报海军。没花里胡哨,就海实打实。孙仲明功在海防开路,渔民变战士,乱世变局靠本事。搁渔村说,他还海债,抗日添砖。内涵深,逻辑顺,从压迫到反抗,到正途,步步因果。接地气,船上烟脚,赢仗说话。孙二虎名,留黄海传说。
发布于:山西省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